我一方面變造紙張刻意擬仿古壁畫斑駁的質感,一方面試着從自身所處的自然環境納入新的題材加以變形,轉化入畫中。我捨棄一般人現實習慣中的邏輯及慣用的透視法,回到繪畫初始如古地圖般的空間處理手法。如此,自然中的景物、人物、鳥獸蟲魚、奇花異草、 宗教民俗圖樣等……皆可打破限制更自由的吸納置入畫面中。
不同於人們想像或認為的理想山水模式,我試著綜合亦古亦今兩種元素,營造另一種非現實、兀自存在、帶着桃花源式的奇異場景。在這場景裡,並置著常見的人物與各式各樣的物件。我帶點詼諧及揶揄,刻意讓主角故作正經,做作的模仿某些傳統典故或詩詞意境。小孩嚴肅、認真的模仿某些類似成人的姿態,讓作品顯得既熟悉又疏離——傳統典型與當下現實間顯得曖昧不清、若即若離,觀者彷彿閱讀一幅時空交錯、新舊雜陳的當代作品。
1966 年出生於臺灣臺東太麻里,1991 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,主修水墨,副修理論,獲學士學位。2006 年回復原住民身份(排灣族)。2011 年至2015 年曾任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,現居臺北專職創作。曾個展於臺灣、北京及紐約,作品收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、臺北市立美術館、高雄市立美術館、關渡美術館。